翁源鹰嘴桃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。连平盛产多种水果,据《连平州志》记载,在明朝,这里就出产桃、李等水果,可见连平有悠久的种桃历史,距今已有400余年。连平人十分喜欢桃,在连平流传这样一首客家民谣“食桃饱,食李衰(读音Sui,造成身体衰败的意思),食了杨梅叫(哭)得(着)归”。在当地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会种上几棵桃树,但这种本地原始桃属于小鹰嘴桃,个头比较小,可食用部分少,甜度较低,外观色泽较暗,而且由于栽培技术不统一,桃果的品质参差不齐,差异较大。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,连平县上坪镇的一些村民开始尝试对当地的桃树品种进行改良,经过悉心栽培、提纯复壮,品质得到改良。
传说一千多年前,晚唐诗人邵谒,年轻时在广东翁源的三华
地段,选择一江心巨石,修筑书堂苦读。堂外流水哗哗,堂内书声琅琅。有一天,附近的九仙嶂有一位仙翁云游到此地,见邵谒神情疲困仍手不释卷。仙翁感动至较,便赠送青果一只。邵谒吃完青果,顿觉困意全消,神清气爽。他急忙捡起果核,栽种于江边的鸭麻湖畔。后来,这种青果因“三华”地名而被人们称为“三华李”,世代相传;邵谒昼夜苦读的书堂巨石,就是名流千古的“书堂石”。
翁源是*的“中国九仙桃之乡”,“九仙桃”因原产于翁源江尾镇九仙村而得名。从明朝嘉靖年间开始种植,至今有近五**栽培历史,具有果大饱满,皮红肉白,肉质爽脆,蜜味浓香,入口清甜等特点。今年的九仙桃预计在7月10日成熟上市。
每年7月,走进翁源县的龙仙、江尾、坝仔等地,只见大片桃树上累累果实垂枝头,红绿相间甚诱人,整个桃园弥漫着桃子的香味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采摘,果园一下子便喧闹了起来,处处是游人、摘桃人的欢笑声。
翁源鹰嘴桃鹰嘴蜜桃,广东省翁源鹰嘴桃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
连平鹰嘴蜜桃果**似鹰嘴,果柄凹陷,缝合线浅,两半较对称;果皮色泽鲜亮,呈淡青色;果肉白色、近核部分带红色,不离核。果品肉质爽脆、味甜如蜜。
2015年8月10日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连平鹰嘴蜜桃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连平鹰嘴蜜桃有补益气血,养阴生津的作用,可用于大病之后,气血亏虚,面黄肌瘦,心悸气短者;含铁量较高,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;含钾多,含钠少,适合水肿病人食用;桃仁有活血化淤,润肠通便作用,可用于闭经、跌打损伤等辅助**;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,并能抑制咳嗽**而止咳,同时能使血压下降,可用于高血压病人的辅助**。
连平鹰嘴蜜桃果形美观端正,近椭圆形,大小适中,一般单重 100~150克;果**似鹰嘴,果柄凹陷,缝合线浅,两半较对称;果皮色泽鲜亮,呈淡青色;果肉白色、近核部分带红色,不离核。果品肉质爽脆、味甜如蜜
在20世纪90年代,经广东省农科院、仲恺农学院等众多农业*对上坪镇的桃树品种进行改良培育,使得桃果色泽鲜亮,果大形美,肉质脆嫩,清甜爽口,风味*特,被誉为广东乃至中国南方的桃之良好。此后,这种经过改良的鹰嘴蜜桃在上坪镇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,至2004年上坪镇的鹰嘴蜜桃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.31万亩,2015年,全县鹰嘴蜜桃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。
桃子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糖、钙、磷、铁和维生素B、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、**酸(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)及大量的水分,这些成分能补充人体的营养所需。此外,桃子中含有较多的钾,而钠含量较少,因此适合水肿病人和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用。
鹰嘴桃的食用功效和作用也较大,适当食之对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扩张症、肺纤维化、肺不张、矽肺、肺结核等出现的干咳、咳血、慢性发热、盗汗等症,可起到养阴生津、补气润肺的保健作用。